考研人群中,“二战生”越来越多,而法硕,作为法律专业硕士中的“重灾区”,每年都吸引无数学子前赴后继。你可能是没上岸的“首战失利者”,也可能是误选专业的“改道者”,又或者是工作之后决定回炉重造的“心气不死者”。 无论你是哪一类,“法硕考研二战择校”这个话题,都将成为你复习路上最重要的一道关卡。选对学校,也许你从此走入理想人生;选错学校,再战三年也是空转。 如果对于考研择校还存在疑惑或者问题,点击定制个性化考研择校分析方案。 一、你真的了解“法硕”吗?先别急着选学校 法硕,全称“法律硕士”,分为两种: 法硕(非法学):适合非法律专业跨考者,专业代码035101. 法硕(法学):适合法学本科继续深造者,专业代码035102. 在选学校前,首先明确你属于哪种法硕。两者考试内容相似但方向不同,不能混淆。 就业面广:公务员、律所、法务岗、司法考试等都吃香; 入门门槛不高:非法学考生只需准备三门专业课,且不少学校有明确跨考友好政策; 相对公平:不像计算机、金融类专业那么看本科背景。 但正因如此,竞争异常激烈。某些名校法硕报录比高达15:1.复试“人均火拼”。 二、你二战的底气来自哪里?别盲目再卷 很多二战生有个误区:我都再来一年了,必须报比去年更好的学校! 但真相是:二战不是赌气,是修正,是用过去的经验做更聪明的选择。 请花些时间,认真反思你首战失利的根本原因: 是复习节奏出了问题? 是专业课没准备到位? 是初试分数够但复试被刷? 是信息差太大压根不了解学校套路? 只有当你找清楚这些问题的根源,才知道自己“二战能改什么”,才能理智择校。 1、错把“热门”当“合适” 看到某高校招生简章清晰、历年真题易得、论坛讨论火爆就心动? 小心这是个“万人坑”。 典型如中政、华政、北师、中南财、上财、重大等法硕强校,每年吸引大量跨考生,竞争激烈至极,一战生尚且凶险,二战生更需谨慎。 2、盲目追求“上岸率高”的学校 知乎、贴吧常有人说“xx学校分数低、录取率高、适合二战”,但请注意: 低分≠好考,很多学校调剂名额极少,且复试“刷人狠”; 上岸率高也许是因为某一年投档线刚好下滑,不代表稳定趋势。 请务必查看三年线和报录比,不要盲听。 3、“去年差一点,今年冲一冲” 这是典型的情绪化决策方式。 去年距离拟录取差5分,并不等于你今年一定能提升5分。法硕考研的变数太大,复试、政治、调剂都可能让你掉链子。用“差一点”的执念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只会让你再一次心碎。 1、初试复试占比 比如中政、华政初试复试各占50%,你即便初试第一,也可能因复试表现不好被刷。二战生一定要选偏初试导向的学校,降低复试不确定性。 推荐关注: 初试占比70%以上的院校; 明确复试内容结构的学校; 历年复试分数透明公开的院校。 2、推免比例+统招名额 你想报考的学校,每年招多少人?其中推免占了多少? 举例:某985院校法硕总招生60人,推免占42人,统招只剩18个名额,你要跟1000多人抢这18个位置。 建议选择: 非推免过多的学校; 地方高校但法硕氛围稳定、有就业出口的; 有调剂接收历史的院校。 3、报录比和调剂弹性 报录比越高,风险越大;有调剂窗口,起码有退路。 如何查?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每年6月会出各高校的报录数据; 看是否参与“调剂服务系统”,以及过去是否接受校外调剂生。 4、法硕师资与发展潜力 很多人只看学校名气,却忽略专业实力。 一些非“211”、“985”的高校,法律学科在地区内极具优势,毕业生就业去向广泛,比如: 西南政法大学(虽非985.但在政法院校中地位高); 华东政法、暨南大学、南京师范、河北大学(地方法硕强校); 部分师范类院校,法律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脱颖而出。 总结 法硕考研,是一场比耐力、比策略、比稳定的战役。尤其对二战考生来说,你没有更多试错机会,更要慎之又慎。 择校不是炫耀学校的起点,而是找到最适合你奔跑节奏的赛道。 失败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明知道去年错在信息差、在盲目择校上,却还一意孤行不改。 以上就是“法硕考研二战择校维度和三大误区”相关问题解答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考研择校技巧及考研择校分析方案,欢迎咨询启航考研辅导机构。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