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巅峰之时,用现在的话讲是妥妥的大牌身份,但他从来没耍过大牌,什么时候都是乐观的、笑脸迎人的,年轻的时候甚至还挺腼腆的。 他对早三年五年甚至更早的前辈尊重有加,从来都很谦虚,人品在圈内也众所周知得好,也从不妄加评论,哪怕人家已经过气很久了。当然了,乐坛前辈们对他也是认可的。 2022年张学友入行快接近40年了,红了30多年。香港歌坛里以前有个说法,五年就差不多一代,十年也可以看作上一代,二十年属于很久远的事了,因为好几代新人已经出类拔萃甚至当红很多年了。 快40年这个资格,是如今很多人前辈中的前辈,用年轻人的话讲,就是老人家,热度早就应该没有好多年了,但他仍然有很大的热度和影响力。 几十年来,乐坛和娱乐圈中,许多人上台红了几年,又销声匿迹多年,一波又一波的音乐人,有很多还是张学友中年时期看重的年轻一辈,到现在,当时年轻一代也在慢慢老去,名气和作品似乎也快被世人忘记、模糊了,而张学友是他们的前辈,还稳稳的站在那里。 2000年,就曾有人叫着说给年轻歌手让位,让年轻歌手出头,张学友后来索性也不愿意再出席领奖了。而到了如今,随着岁月流逝,那些年轻歌手似乎都没影了,慢慢地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和耳朵里。 而不愿意出头的张学友想要低调也没办法,总有大量粉丝拥护他,甚至张学友说不想再领奖,资深颁奖嘉宾也说:这么多年来,香港市民都知道学友唱歌唱的很好,都不希望学友就这样慢慢、慢慢的隐退。 张学友唱得如何,仁者见仁。如今张三李四谁都可以说两句他唱法过时、唱功被高估,总有人拿一些什么真声c几和音域几个八度扯来论去,而张三李四等一些小众的人也就图个嘴巴快活,并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不过说他的人却可以蹭点儿热度,毕竟张学友腕儿大一些、名声响一些、也更加有看点,所谓树大才招风。而歌坛歌手云集,说别的歌手怕吸引不了眼球,可见有些说他的人多有“心机”。 张学友过时不过时,说的人自己估计都觉得惭愧,就不讲十年或者二十年,别人记不记得住说此话的人,另当别论,他们应该关心自己过不过时,自己能否在大范围内红够几十年以上,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力。 娱乐圈还有一些人,他们属于没有名气,对老前辈鸡蛋挑骨头,而这个老前辈必须曾经很有来头,必须曾经很出名,必须在某一方面,比如说音乐上的建树和影响力比较大。 你会问为啥?说白了,不挑骨头没人认识啊,音乐学院大把高材生、各种平台、民间各种渠道,优秀者何止千万,唱得好的和比较专业的,比比皆是。 谁不想出头,有名有利的,出名后各种事业经济相继都有了,挤破脑袋也得上,但苦于找不到机会,找不到突破口,毕竟竞争也是激烈的。 找不到机会就拿最有影响力的开始扯,找遍一圈,还数张学友,因为说其他人怕引不起轩然大波,这也间接地证明张学友更优秀,是标杆人物,拿标杆来说事,也更容易出名堂。 有些人好像真的很专业,不光指出张学友唱法过时、唱功质疑外,还说他纯粹是唱歌技巧好。呵呵,这还是自诩唱歌高手的人说的话吗? 何谓唱功,一个有些抽象又有些模糊的称谓和叫法,就算这个叫法合理,难道唱歌技巧不是唱功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那什么才是?很多人能把唱歌的各种技巧学好、发挥得好,加上自己的特色,就已经了不起了。 如果高音和低音真的唱得那么好,你可以去和专业高音歌唱家和中低音歌唱家去比比,显然他们比不了这些歌唱家,而那些歌唱家名气和热度似乎也不大,作品也不多,不是好的突破口。 流行音乐,何谓流行,不就是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才叫流行,你扯着个嗓子去飚一些莫名其妙的高音,深怕别人说你高音弱,有这个功夫,可以改变路线,向歌唱家看齐,却在通俗流行歌上耗着,不但没弄出成绩,反而弄的流行歌曲变得不叫流行歌曲,叫“四不像”。 “四不像”注定很难立足,难立足又不醒悟,就慢慢学会了扯事和攀比,这也就造就了乐坛大环境不是很好的原因之一。 还有人说某某新生代比张学友优秀,其实乐坛是渴望新生代能优秀、能代替、能接班、能超越别人的。 问题就在于,别说你没有比张学友优秀,他的影响力也许都没几个人可以复制,即使真的优秀了,也真的不需要骄傲,难道后辈不该优秀,不该超越么,毕竟后来者居上嘛。 俗话说一代要比一代强,百花齐放如此好的年代,网络普及和发达、以及电视各种平台都开放给你了,观众也有更多的途径看到你的表演,比过去好了不止多少倍,机会是大于过去的。 如今家家有电视、人人有手机、个个有网络,不怕没人认识的条件下,自媒体一夜之间,无人认识的平民都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何况你有音乐才华。 这么一对比,比过去那个年代让观众知道你容易多少倍,机会就摆在你面前,条件也比过去更加好,你倒是强大一下让观众和听众品品嘛。 但是有些人却并没有通过努力使自身强大,还说出了什么过去的明星靠包装、港台音乐领先流行占据先机等诸多理由。这纯粹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难道过去靠包装就不需要实力? 就拿香港来说,过去没背景的歌手想出名的平台也不多,全得有实力通过竞赛才有可能踏进门,甚至踏进门十年八年都是凉的,过去的知名歌手和影视明星何其多,你不足够有本事有特色,很容易被埋没。 喜剧之王周星驰不就曾经埋没多年,零瑕疵唱功的李克勤不就一直被挤在天王边缘,其他这种例子难道还少吗。 也就是说,优秀者在当时一样难出头,你必须天时地利加人和外,永远怀有上进努力之心,懂得坚持,才有可能有立足之地。 不说香港包不包装,也不说如今时代内地资源一样众多,就是以前80年代末到90年代,内地歌坛也是百花齐放,也照样出现了很多优秀歌者和明星,如果有人说那个年代落后,出名的人相对少,那就大错特错,就当这种说法成立,正因为这样,你有才华,才更容易一炮而红。 问题是你把握机会没有,能力到底达到没有,当年内地歌坛确实有众多歌手名声在外,罗中旭、解晓东、林依轮、那英、毛阿敏等等多到数不过来,哪一点也不比香港流行乐落后,并且地大物博,地方也更近、机会也更大。 有人又说张学友运气好,这更是荒谬的说法,单从他一生进取的精神,都是很多艺人学习的榜样。 1988年张学友从一个不会识别五线谱的歌手学习作曲,写出《旧信旧梦》,1994年又作曲《这个冬天不太冷》,主打歌又是大热,韵律在当时就很热门,1996年早已经坐稳歌神和四大天王多年的他,年年出碟大火,但却没有骄傲,又远赴他方,再次学习歌唱技巧和音乐上其它方面知识。 1996年又首次开创流行音乐和交响乐的合作,在港台大陆再次成为标杆,李克勤等很多明星也跟着效仿和交响乐的合作尝试,1997年张学友又作词作曲多首,一边出《不老的传说》唱片,一边筹备自导自演《雪狼湖》音乐剧,开创又一个先河。 一直以来,他都在引领流行音乐潮流而不骄傲自满。 2001年开创华人歌手第一张英文唱片专辑,又大卖。2004年赋闲在家又出一张自己全创作专辑当年也引起了轰动,2010年接近50岁的他不单尝试首张华人爵士唱片,并且不辞辛苦花费半年之久学习爵士舞,并努力健身来筹办“二分之一演唱会”。 2014年53岁的他红了30年了,又以一张《醒着做梦》卖出当时唱片低迷市场(传统唱片时代被网络所替代)的好销量,剩下的时光又开办多场演唱会给大家带来欢乐。 有人会说他演唱会场次华人第一,场次虽多,人多吗?实话告诉你,人多而且红火,否则难道整个团队亏本去表演,如果没人看,我怕第二场都办不下去,别说二百场了,说明市场也更需要他、相信他。 像这些爱吐槽的一些歌手,说实话没有想办法使自己更优秀,没有一心去搞好自己的专业,半红不透,半瓶水浪得欢,有点小范围知名度就翘尾巴,注定一生超越不了,起码自己也发个奋、争口气,红够几十年再说呗。 话说回来,红多少年是一回事,如果换作将来又冒出比吐槽者年轻十岁二十岁的人,新年代更加优秀的先进唱法和流行风格,用来打击这些吐槽者,说他们属于严重被高估,唱法非常过时,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圈内好多人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些人有点小能耐,没有能耐也不会踏进这个圈子的边缘和门槛。 虽然平台特别多,能耐也有一些,但自身不过硬,特色不够足,又不能像周杰伦和潘玮柏等那样开创一个什么风格流派,没有创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类型,事业发展太难了,必须蹭点热度,不蹭一下,再优秀谁知道呢,而走捷径恰恰是最有效的。 娱乐圈走得长远除了基本功,作品数量质量也是一个原因,不要就靠一两个、三五个作品养活一辈子,到头还自认为自己多牛气。 当然走得长远还得加上人品,而不是靠暗黑别人来支撑。 恰恰人品很重要,张学友除了亲和力比较强,为人处事比较低调和谦逊,尽管他倒退几十年就是大牌,放到现在也是重量级人物。 多少年来,他很少传有不良绯闻,更为难得的一点,有句话叫说人不如人,起码人品输了。谁又听过张学友发过什么牢骚,说过某个知名人士不行,或者说谁不够资格,几乎没有,属于最没有架子的巨星。 至于说歌神称号,他又不是自封,圈内和粉丝愿意这样叫,并且这么多年了,说明认可他这个称号。 再说歌坛新人辈出,有才华尽量展示,认为他高估,有能力可以取代掉他的称号,我想张学友喜欢看到这种局面,喜欢看到年轻一辈更优秀。 因为他对年轻一辈周杰伦和谢霆锋、郑中基、邓健泓包括陈奕迅都曾经很支持和欣赏。关键是几十年了,不少大言不惭的人,光靠嘴说而综合能力真的没有达到。 就算陈奕迅,有人说他可以接张学友的班,陈奕迅自己也说,学友哥都没有下班,我怎么接班。 我想不是接班不接班的问题,还有更多原因是张学友被大众认可太久了,歌神称呼太久了,很多人的思维习惯都一时半会有点改不下来,一说这俩字,就知道是张学友,张学友自己也没办法。 圈内真正有份量的人没几个说张学友唱歌不好的,刘欢没有;90年代内地曾有歌王之称的林依轮和罗中旭等没有讲过,反而是佩服;内地曾有一哥之称的孙楠反而以前卡拉ok喜欢唱张学友的歌,他早年在北京也是称呼学友大哥,关系也不错;韩红也佩服张学友大哥,韩红唱歌如何,所有人都知道。 甚至蒋大为作为歌唱家,都曾喜欢过香港流行乐的优秀歌曲,他曾说过他专挑大牌的听听,而蒋大为说主要听谭咏麟和张学友的,认为他俩那时代就代表着最好水准。 如果张学友真的被高估,是靠包装,当年那么多优秀者,凭什么专门去包装他,他又没有任何背景,如果是高估,估计他在歌坛别说三四十年了,也许呆不下几年。 但老老实实讲,张学友自始自终,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是歌神,他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唱歌的神经病而已。一个多么亲切和谦虚的人。 好下款的口子 http://kouziwu.cn/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