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有一句话: “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年少时,我们总以为,人与人之间,用真心就能换来真心,明媚赤诚,满怀热情。 但人到中年,涉世已深后才会明白: 过分热情,只会成为自己和别人的负担。 中年以后,太过热情是一场灾难 有句话说得好: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当你对一个人掏心掏肺,过度热情时,换来的可能不是温柔以待,而是对方的不以为然,甚至是冷漠伤害。 电视剧《人世间》中的周秉昆就是如此。 他善良憨厚,淳朴热心,对朋友的难处总是不遗余力,倾心以待。 发现肖国庆最落魄的时候,周秉昆没有看轻嘲讽他,而是热情相助。 不仅没要一分钱房租,就把老屋借给他们一家居住,还尽己所能给肖国庆的妻子吴倩安排一份工作,让她来书店上班。 多年以后,周秉昆的房子出了问题,一家老小没有落脚的地方。 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肖国庆。 没想到,当他拎着礼品去找肖国庆两口子时,对方非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大吵大闹,埋怨指责,吴倩还理直气壮地提出条件: “让我们搬也可以,你给他(国庆)找个工作。” 最后周秉昆只能帮肖国庆找了份工作,这才如愿以偿要回了自己的房子。 后来,当发小乔春燕因为房子问题来找他帮忙时,周秉昆选择了拒绝: “谁家过日子没个事啊,那事跟事不一样,你说你没饭吃了,大家伙凑一凑,总能让你有口饭吃。但你说你没肉吃了,让朋友给你肉吃,那朋友有多余的肉了给你也行,朋友也没有,叫人家怎么帮你?” 结果乔春燕不去想周秉昆这么多年对她大大小小的照顾,反而觉得是他看人下菜碟。 对一个人热情久了,对方就会觉得是理所当然。 与人交往,要看清对象,把握尺度,否则就会变成灾难。 你的热情,要有价值,更要有原则。 真正长久的关系,都有点“冷淡” 前段时间,在网上刷到一条暖心的视频。 公公打算给儿子家送蔬菜,碰巧儿子不在家,他就给儿媳孙女士发了信息。 结果孙女士在哄孩子睡觉,手机调成静音没听见。 等孙女士睡醒以后,才看到手机上的消息,这时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 她急忙打开大门,发现公公就坐在门口,旁边还有一大堆新鲜的蔬菜水果。 于是,她问公公为啥不直接按开密码锁进房间,公公回答说: “你不是上的夜班嘛,我怕进去发出什么大的声音,会打扰到你的休息。所以就在门口等了一会,想等你出来再把菜给你。” 一句话,让孙女士瞬间泪目。 据孙女士说,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她之前也跟公公说过,一家人用不着那么拘谨,这样关系会显得冷淡。 可公公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得特别周全,很讲礼数。 其实,想要关系长久,就要设定合理的界限,才能熟不逾矩,亲疏有度。 很多时候,太热情的殷勤背后,往往掺杂着让人不舒服的目的。 综艺《婚前21天》中,奥运冠军何雯娜因为怀孕胃口不佳,吃不了油腻的食物。 尽管她对婆婆半是撒娇半是拒绝:“妈,我现在吃不了肉,我求求你。” 但婆婆还是一个劲儿往她碗里夹红烧肉,一边夹还一边说: “不是你吃,现在是孩子需要营养,你不爱吃也得吃。” 何雯娜实在招架不住婆婆的“热情”,只能勉强自己大口吞。 结果她实在吃不下去,直接跑到洗手间吐了。 好的关系,是为了让彼此感到舒服,不至于太冷漠感到尴尬,也不至于太热情感到负担。 恰到好处,保持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合适的状态。 人到中年,请收起你的热情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曾经提出人际距离理论。 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成了四种距离: 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 一个人只有明确自己的界限,能分清自己的世界和他人的世界,才能做出得体的处理。 他们的关系,不远不近,不过分热情,也不过于疏离。 人到中年,只有学会收起自己的热情,才能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不越界 后台曾收到过一条私信。 她说当年和老公结婚的时候,婆婆刁难,妯娌难缠。 最后闹了矛盾,一家子都被人从老宅赶了出去。 后来夫妻俩好不容易在外辛苦打拼,日子过好了,那些亲人又换了副面孔。 每隔几个月就要“哭穷”开口问他们要钱,还让她老公帮衬自家兄弟。 结果她老公居然不计前嫌,热情帮忙,还背着她和孩子,偷偷借了不少钱出去,可人家借了压根没打算还。 当她质问老公时,老公却振振有词地说: “我总不能不管他们吧?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慈爱,兄弟和睦,在对方遇到困难时自然可以伸出援手。 但如果对方只是过分索取,不知感恩,那就需要划出界线。 否则,不光你的一腔热情会被耗尽,你的家庭也会被拖进深渊。 不妄言 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总是喜欢“热情”地给自己提出建议,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说辞在一旁指手画脚。 比如: “养孩子光靠讲道理行不通,你怎么就不听我的?”“你老公虽然喜欢在外面应酬,老不回家,但工资卡还是给你的,说明他心里还是有你的。”“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干你这行,听我的,赶紧辞了吧!”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想获得福祉,必须走出自我,走进他人的人生。” 很多时候,喜欢评价插手别人生活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只有历经世事的人才知道,好的关系是即便有分歧,也会彼此尊重,相互捧场。 不随意评判,不过度插手,才是长久之道。 不强求 知乎上有个问题: “你是怎么和最好的朋友渐行渐远的?”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引人深思。 她说自己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尤其喜欢跟身边的人分享,比如美食、电影、音乐…… 但有些东西,朋友并不喜欢。 一开始,只是碍于面子没有说破,后来实在不堪其扰才直接跟她挑明了。 可她那时候不懂,觉得很委屈,认为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能不喜欢呢? 两个人就这样渐行渐远。 直到她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栽过跟头,才明白当初的自己有多幼稚。 的确,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包容不同,即使再亲密也不能强迫对方。 好的关系,不需要费力讨好,强求一致。 做好自己,不打扰别人,是成年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毕淑敏在《教养的关系花园》一书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惟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 的确,与人交往,即使关系再亲近,界限不能乱,分寸不能丢。 人到中年,半生已过。 海外充值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