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是伊拉克替全世界挨下的一巴掌,不仅挨打的疼得死去活来,围观的也都冷汗嗖嗖。” 两伊战争给伊拉克的经济造成重创,欠下了700多亿美元的外债。 为了重振经济,萨达姆把目光投向了科威特,并一直希望利用国际局势的动荡伺机侵吞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悍然出动10万大军,和大批飞机、坦克、装甲车,军事入侵科威特,几个小时后,科威特全境陷落。 国际震动,各国纷纷做出强烈反应,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美英法等西方诸国,包括一些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纷纷向海湾增军。 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在多国劝说下,中国派出钱其琛外长前去劝说萨达姆,希望和平解决争端。 萨达姆用香港类比科威特 1990年11月,中国代表团的专机飞向伊拉克境内,降落在萨达姆国际机场。 在正式与萨达姆会面前,钱外长先与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和巴解主席阿法拉特进行了会谈。 这两人均对科威特被侵占的话题轻描淡写,有意回避。 在结束和阿法拉特的会谈后,代表团于12日前往萨达姆的办公地点。 萨达姆向来神秘,其办公地点也很隐蔽,车队在城里兜来绕去,转了很久,才在一栋高大建筑物处停了下来。 可这还不是最终的目的地,顶多算个“中转站”,众人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儿,换了车换了司机,再次出发,最后抵达一处类似军事驻地的地方。 这便是最终的目的地了,萨达姆就在里面。 代表团跟在钱外长身后向会见大厅走去,萨达姆正在厅内中央等候,同钱外长、随行人员一一握手。 据后来在场的人回忆,萨达姆身穿复兴党党服,身材魁梧微胖,约有一米八五的样子,腰间别着手枪,蓄着浓密的一字胡须,嘴角貌似有点歪,因为好像听说他中过风,患了面瘫。 见到萨达姆后,钱外长首相将杨尚昆主席的信递交给了萨达姆。 萨达姆看过信后,请钱外长转达他对杨尚昆主席的问候。 接下来双方会谈步入正题。 钱外长表示昨日已同阿齐兹外长谈过两次,再次叙述了此行主旨,和国际上对“8·2”事件的舆论。 “我会认真听取总统阁下谈谈如何和平解决问题。”钱外长说道。 萨达姆听罢,以十分缓慢的语调讲道:“对话是交换意见的最好方式,是达成一致的最好方式。” 可是接下来的话就令代表团成员面色凝重起来。 萨达姆说,科威特本是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就如同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他表示,伊拉克历届领导人从来没有以法律形式承认过伊科边界,而现在,科威特仗着美国做靠山,企图利用美国对伊拉克施加压力,伊拉克一直都在呼吁以色列必须从其占领的巴勒斯坦和其他被占领土撤出去。 再加上现在美国野心勃勃,盯上了中东石油,与科威特联手想要全面操控石油贸易,这是伊拉克不能容许的。 话里话外都在强调一个逻辑,那就是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伊拉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萨达姆甚至比之前的阿齐兹还过分,后者顶多只是回避,而萨达姆面对中国代表团,居然用香港问题来掩饰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真正动机。 这是一种完全的偷换概念,将这种全世界都在谴责的侵占他国领土行径,美化成给后花园浇浇水一样理所当然的行为。 但是萨达姆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香港同科威特,从性质上就完全不同。 在萨达姆结束讲话后,钱外长就立即针对萨达姆把科威特类比成香港的言论进行驳斥。 香港根本就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被英国强行侵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中英多次谈判,英国同意归还香港,眼下香港正处于回归过渡期。 而科威特则是一个主权国家,是国际上普遍承认的,就算伊拉克再不肯承认,这一点依旧无可争辩。 况且科威特此前和伊拉克还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都是联合国成员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如果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话,伊拉克怎么会与之建交? 一边大言不惭说科威特是自己的,一边还跟其互设使馆,岂非自我矛盾。 会谈的最后,萨达姆表示,在未得到美军撤出的明确保证下,伊拉克也不会作出任何表态。 这番谈话终究不了了之,双方起身,握手告别,就此结束会谈。 无可救药的萨达姆 这次谈话也并不是全无收获,代表团至少心中有了底,他们看出萨达姆的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那般放松,他的神经是紧绷着的。 伊拉克2号入侵科威特,直到8号才宣布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虽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士气,但其实也是没有底气的表现。 萨达姆强调,“如果得到保证,我将采取大方的、开放的态度。” 可是没人真正知道,萨达姆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保证”,反正不会是利于人民的。 萨达姆实在是冥顽不灵了,他的顽固性格,使他注定要面临骑虎难下的境地,他进了科威特,就如同咬到肉骨头的狗,别想再让他吐出来。 而美国大肆往海湾地区调兵遣将,你说不是为了真刀实枪的打仗,都没人信。 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还拒不撤军,在美国看来,就是对他们“霸主”地位的严重挑衅,是对美国近年来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公然违背。 这还只是面子上的问题,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就占了全世界石油的60%,西方绝对不能没有这条命脉,如果海湾地区真被伊拉克全面控制了,也就相当于卡住了美国和西方的脖子。 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美国动了杀心,但是出兵海湾并不那么容易,美国刚结束上一场战争不久,国内反战厌战情绪十分强烈,内部政府意见也不统一,尤其是美国国会、民众舆论的反对声都特别大。 而且美国也不是没有顾虑,上一场越南战争实在给打怕了,足足打了20年,简直太恐怖了,美国比较担心这次又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中。 这也正是萨达姆押的一把赌注,赌美国到底会不会真动手。 但显然,总统布什出兵海湾的决心较为坚定,不仅制定好作战计划,还派出官员前往沙特等海湾国家,劝说他们同意美军进驻沙特。 一切障碍都扫平后,便有了8月6日经布什签署的“沙漠盾牌”行动。 为了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美国积极展开了外交行动,拉着西方国家一起跟自己打配合,沙漠盾牌计划进入了快速部署阶段。 这个阶段里,多国都在行动,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苏联、日本和许多阿拉伯在内,都希望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美国和伊拉克对外的官方口径,虽然也都是支持展开对话,能和平解决最好,但双方所做的外交努力很显然都浮于表面,双方的立场从本质上就是针锋相对的,所以根本谈不拢。 谁都没把避免战争当作去积极争取的头等目标,而是都在借着外交活动的掩护,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准备。 中国摸到萨达姆的“脉搏”后,发现其确实是无药可救。 一个拒不撤军,另一个就有了动武的正当理由,接下来的形势已然很难改变了,很快就发展到了最终阶段。 海湾危机,迅速演变成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打响 1990年11月29日,安理会给萨达姆下了最后的通牒,要求伊拉克在截止1991年1月15日之前,必须从科威特全境撤军。 萨达姆对此置若罔闻。 1991年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空袭。 布什总统宣布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这场打着“解放科威特”名义的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全球军事作战理念大变革,在人们对战争的普遍印象中,无非就是以前刀枪相见,现在高端了,坦克碾完大炮打,大炮轰完飞机炸,十万步兵脚下冲。 而海湾战争,直接让全世界见识了新型作战方式的恐怖所在。 开打前,全世界都觉得伊拉克毕竟有着全球第四军事强国的排面,凭着钢炮洪流,怎么都能正面刚一下。 开打后,全世界都傻了眼。 9架“阿帕奇”直升机率先发动突袭,迅猛扑向伊拉克边境的两座预警雷达站,将其摧毁,直接将伊拉克的防控网撕裂出一道缺口。 同时,美军多架F-117A隐形战斗机长驱直入,进入伊拉克雷达覆盖区,炸弹比冰雹撒的还欢,对伊拉克的防空截击指挥中心展开攻击。 空袭初期,战斗机对伊拉克境内多个重要目标,诸如军事设施、桥梁工厂进行攻击摧毁,伊军的坦克在地面急得干瞪眼。 效果更为强悍的还是“电子战”。 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各种通信信号覆盖全面的电子设备进行干扰,比如对伊军的电台发出同频率,但强度更大的信号、干扰伊军防空警戒雷达系统,使得伊军的雷达无法对敌军部队的动向进行监控,陷入“敌暗我明”的迷茫境地。 这种软杀伤手段比战斗机的效果还恐怖,完全将伊军置于被动挨打的处境,雷达还在开机状态,就被摧毁了。 第一周,伊拉克就已经被打击得军事和政治机构分了家,两边各自孤立,谁也联系不上谁,政治机构没法有效指挥军队作战。 第二周,多国部队将空袭重点转移到了夺取科威特制空权上。 1月27日,伊拉克空军就已失去战斗力,制空权被多国部队拿下。 接下来战事进入下一阶段,多国部队开始为地面作战做准备。 经过38天的空中打击,伊军的大量军事设施和工事基地都已被严重摧毁,这正是多国部队想要的效果,他们要的就是伊军作战能力严重削弱,好发起地面进攻。 38天的全方位空袭,为多国部队的地面作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面,伊陆军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 伊军死伤十万,而联合部队仅仅损失数百人,这场战事的差距悬殊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战争的酷烈,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从苏联到中国,再到其他各国,为了能让萨达姆把话听进去,是差点没把嘴皮子都磨破,萨达姆倔强如斯,要么直接不见,见了也根本不听,跟钱外长见了一面,中方苦口婆心,萨达姆张嘴蹦出句“科威特好比香港”,变着法的在雷区上蹦迪。 好话歹话说尽,最终各方都没了办法,只能看着伊拉克作死挨打。 “世界已经进入新的军事革命时期。”战争结束后,国防科主任朱光亚撰文写道。 海湾战争是美苏争霸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很多前所未见的高新技术武器被初次投入使用,雷达、火箭炮、喷气式飞机等,作战方式的多样性也令人瞠目结舌。 全世界都对这场战争心有余悸,全球军事理念大变革,各国都在调整战略,研究对策,纷纷着重建设起现代化军队,这场战争也对中国日后的军事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军队的全面转型。 海湾战争似乎一夜之间颠覆了世界人民对作战模式的传统印象,这些印象都随着伊拉克一座又一座军事设施一并被炸毁得彻底,全世界范围都掀起对未来新型战争研究的热潮。 信息来源: 李成刚.冷战结束后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上)[J].军事史林,2021,58(01):44-66. 郑达庸.海湾战争前夕钱其琛出访中东四国纪实[J].党史博览,2013(06):34-39. 挖矿网 http://www.ethospool.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