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拆图 http://www.banjinsj.com 点击图片跳转视频! 以下是文字稿▼ 折叠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你说了出格的话,会被折叠。 你挣了出格的钱,会被折叠。 你研制出了出格的技术,你猜怎么着?也会被折叠! 随着具备折叠技术的厂家越来越多,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我这个划算男孩儿,是时候和大家聊聊~折叠屏了。 从2019年三星推出GalaxyFold,驴肉火烧般的折叠屏用来尝鲜,到2022年迟到的vivo填补上最后一块空白,追求常用。3年时间,我们看到一个产品从稚嫩走向愚蠢。。。不是,走向成熟。 那今天的折叠屏做到了哪些三年前没有做到的事情呐? 我觉得唯一被攻克的,只有非折叠屏用户最关心的——折痕。 三年前,如果有人说三星初代Fold折痕不明显,这人要么是收了钱嘴硬,要么是花了钱嘴硬。今天,不管是FindN还是子承父业的MagicV、还是XFold,还是MateXs2折痕在点亮屏幕后都可以忽略不计。 2021年至今,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厂商会因为折痕。。。 这样就好了,2021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厂商会因为折痕而劝退用户了。 那折叠屏,有可能接替直板手机成为主流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短暂的回看一下过去,找找现成的答案。回答下,什么是按键机做不到的,必须用触摸屏? 这是触屏和实体按键碰撞出火花的年代,2008年。 2008年,iPhone已经发布到第二代,和初代极为相似的外观似乎证明了这个设计会成为主流。但天才和蠢材都是事后诸葛亮的结论,当时的参与者谁也不知道结局会走向哪里。 2008年,HTC发布了第一款面向市场的初代安卓机,G1。 这款手机可以说是操作元素拉满,既有金刚键,又有轨迹球,又是触摸屏,还有全键盘。毕竟初来乍到,自然是能怼的都怼上,老缝合怪了。 紧接着,2009年诺基亚推出了全班仅1到2人买得起的N97。摩托罗拉推出了Droid,中文名是“里程碑”。二者似乎都在全键盘和全触屏这个交叉口犹豫。 而吸取了市场教训的先行者G1,很快发现了全键盘和触屏之间天然的矛盾,如果你今天打开海鲜市场,会发现所有的G1键盘基本上都是新的。htc没有犹豫,在G2上,毫不留情的砍掉了侧滑全键盘,决定拥抱纯触摸屏。 同年的摩托罗拉,推出了街机戴妃,加入了全屏触摸的大军。 诺基亚则推出了N8,和N97相比,除了砍掉了正面的物理按键,砍掉了侧滑全键盘,更重要的是它搭载了最新的塞班3系统,我们看到塞班三的第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个基于“触摸”这种操作逻辑的系统。 来到2010年,三星初代GalaxySi9000登上历史舞台,这个造型为未来十年的三星旗舰打下基础。 摩托罗拉有DroidX,诺基亚有N9,HTC有经典的刷机王HD2,有Hero、有G7,谷歌有奶昔One,奶昔S,苹果有iPhone4。 这些没什么关联的机器,都是各个品牌对于“触屏”或者说“多点触控”的逐步认可,品牌或许会犹豫,但历史的车轮一秒都不会停下,自始至终都是哪儿挣钱往哪儿开。 那正确的方向,自然是挣钱的方向。 触摸最先解决的是对于选择路径的依赖,以往不管是轨迹球还是导航键,你所有的操作都需要选中-确认-选中-确认-选中-确认,触摸屏带来了一键直达。这是按键做不到的,这是点。 一键直达后,操作可以变得连续,比如横滑,下拉,于是出现了UI和控制菜单,你可以在主界面快速浏览应用,可以拖动网页停留到你想要的地方,可以下拉菜单进行设置。这是按键做不到的,这是线。 操作变得连续后,出现了水果忍者、神庙逃亡、地铁跑酷、狂野飙车、愤怒的小鸟这种基于多点触控的才艺展示般的游戏,手机的娱乐方式逐渐横过来了。这是按键做不到的,这是面。 当我们把08、09、10这三年的产品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实体按键的占比越来越小,留给下巴的空间,不多了。吹手机的屏占比,成了发布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像吹手机的厚度一样。 这些试探,都在朝着一个清晰的方向迈进。那就是触屏!更大的触屏!没有任何按键的触屏! 这种进化是被普遍认可的,因为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屏幕占比越高,能看的内容自然越多,看起来也越科幻。 “触屏更易碎”我们通过材料解决了。 “触屏打字更慢”我们通过面积解决了。 “触屏更昂贵”我们通过成熟的产业链解决了。 这些对于触屏的质疑,都伴随着一款款成熟且低价的产品消失的无影无踪。 告别过去,我们将时间拉回到今天,聊聊现状,折叠屏。 当屏占比大的不能再大的时候,想要继续扩张野心,要么惦记背面儿,就像芝麻烧饼那样。要么惦记里面儿,就像肉夹馍那样。 巧了,这两个不同方案的目前最优解,我都有。 MateXs2更轻薄,255g的重量遥遥领先,平摊开来分散了压力显得更轻了。但咱们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你买到的是一块屏幕。你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用这半块软屏来接收信息,然后揣在兜里两面一起摩擦,如果你恰好还用了自带的保护壳,这个麻烦的操作方式,会让你完全忘记展开它。 你以为我要贬低华为来抬举vivo?当然不是。 vivoXFold有目前最豪华的硬件表现,和最离谱的重量。我在XFold的商单里说把它当作主力机是真的,我的减肥计划也没有停止。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你会在每周一三五早上9点的常营体育公园,看到一个人一边跑步一边提短裤。 大概两周后,我的小拇指变得稍微有点奇怪,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换上了13mini,但60Hz真的很卡,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换上了13Pro。如果只拿重量说事,显然站不住脚,因为我们经常在地铁上看到别人拿ProMax机型套一个2cm厚的卡通硅胶壳,这种组合远超300g。 我觉得问题并不是出在手机身上,而是我自己身上。 两个品牌的产品都努力的在提高这块大屏的效率,软件也在积极的适配做分屏。 但可能是我不够高效,我没做好一边刷B站一边看微博的准备。 可能是我不够新潮,我没适应左边看信息,右边看完整信息的逻辑。 可能是我不够忙碌,我没找到一边出示行程码一边出示健康码的机会。 这些所谓的“高效生活”让我这个不合格的数码博主有点措手不及。 就像我知道牛油果这玩意儿有营养,但我仍然吃不下去。显然不是折叠屏没准备好,是我没准备好,当然,我也没有打算做出什么改变,只是把它合上了。 牛油果,留给喜欢吃的人吧,我这种山猪,吃不了细糠。 在内折和外折这两个方案面前,我的建议是,出于面子加成和送礼的需求,我毫无疑问推荐你买Xs2甚至是两年前的MateX2,数码茅台可不是说着玩的。 出于实用角度,我仍然觉得XFold更好,它的功能性是领先的,但很有可能XFold卖5000的时候,Xs2还能卖原价,数码茅台可不是说着玩的。 折叠屏无法带来从按键到触摸的革命,那“改变未来”自然是无稽之谈,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折叠本身,是人类掌握科技后沾沾自喜的结果,这里的“沾沾自喜”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对于现有科技成果的展示,就像魅族Zero,只不过魅族凉了,折叠屏依旧滚烫。 我觉得折叠屏不会常态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退路。作为一个高贵的“媒体老师”,折叠屏所有的缺点都不会真正的影响我,因为我有退路,兜里随手掏出来就是一部安卓旗舰、安卓旗舰、苹果旗舰,哎,谁家遥控器。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就是一锤子买卖,每个人的习惯,感受都不一样,这东西尝鲜的代价太高了。折叠屏再难以忍受的缺点,对于我们这种“非消费者”而言,就像是城市里的孩子去农村参加变形记一样,体验生活罢了。在这种富裕的条件下得出的所谓“折叠屏成了”的结论,就像是从乡下回到城市里的有钱孩子总结出的愚蠢感悟一样,空中楼阁罢了。 比如雷总,在发布会上,一定要给自己用折叠屏加一个使用场景,说自己有看表格的需求,用折叠屏很方便。在11月份遥控器卖不掉的时候又强调了一次,发了微博,微博后缀,小米civi。当你对使用场景设限的时候,这就是一种不自信。没人会说:“使用前置摄像头可以让你拍到自己”,也没人会说“使用原装快充可以让手机快速充满电”,但折叠屏发布的时候各家都会说:“我可以用折叠屏看表格看表格看表格”。折叠屏在价格上缺失的竞争力,需要靠发布会嘴遁来往回找补。这本质上和我家狗会握手所以我逢人便展示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知道如果它不会握手,那就泯然众狗矣。 一台不展开用的折叠屏就像一条不会握手的狗。 你多数时间不会将它展开,就像你不会每天都让你家狗握手。 折叠屏是不是一个当下最科幻的产物,绝对是。 折叠屏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大概率不会。 如同摩托罗拉的里程碑一样,折叠屏会成为这个时代的里程碑。 如同里程碑的消逝一样,折叠屏也会消逝。 当后人缅怀今天时,记得在它的葬礼上歌颂它。 撰文:林捂捂视频制作:林捂捂美编:萱萱图片、资料来源:b站@林捂捂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